分享

思考:优秀员工往往最先离职

本帖最后由 levycui 于 2023-9-26 18:23 编辑

问题导读:
1、谁是张小平?
2、发生了什么重要事件?
3、人民日报如何看待此事件?
4、我们应该如何思考?



还记得张小平么?

因为他离职这事,连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

2023-09-26_181958.jpg

张小平,原是航天六院601所的一名普通研究员,正高级工程师,1994年进入该单位后,参与火箭发动机的相关设计,年薪也仅有12万元(有说20万),2018年初觉得工资太低就想辞职,领导也没太在意,随手就给批了,更没有做任何的挽留(摘自网络)。

(注:六院的院长表示张小平是擅自离职,多次谈心无效,为了挽留单位提起仲裁,在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表述,被张小平及网络利用炒作--引自《北京青年报》)

离职后,张小平加入了一个成立不足3年的民营火箭公司(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担任高管,年薪百万。

这事本应到此就结束了,因为看起来就是一桩稀疏平常的小事,说白了不就是员工跳槽为高薪嘛。

这都21世纪了,这种小事,不值一提。


可是谁曾想到,就在张小平离职的几个月后,一篇名为《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突然火了起来。

这篇文章正是基于航天六院自己提交的《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所写,因此时间、地点、人物都对得上号,显得有理有据,迅速火遍了全网。

2023-09-26_181905.jpg

2023-09-26_181853.jpg

这事甚至引起了人民日报的注意,在2018年9月27日晚上23点48分,人民日报在其官方微博中指出:“航天六院

”应该“赏罚分明,尊重人才,别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好嘛,这下高度不一样了...

于是就在人民日报为张小平鸣不平的当天,航天六院601所也在其官方网站做出了回应: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3-09-26_181822.jpg

2023-09-26_181754.jpg

好吧,这事到此为止也就算了,毕竟不太光彩,张小平本人也没有作任何的表态,也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又过了一年多,航天六院负责研发的火箭发动机在长征七号、长征三号的发射过程中接连失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航天
火箭发射素来以稳定著称,为何在短短不到30天内,接连遭遇两次重大失败呢?长征七号乙因为采用大量新技术,发射失败,倒是情有可原。但长征三号乙可是中国火箭的金字招牌,在过去的66次飞行任务中,仅首飞失败,随后的65次飞行全部取得圆满成功。(有说发动机并非601所研发,失败与张小平离职无关,引自网络,侵删)

一晃又是三年。

时间来到半个多月前,也就是2023年7月12日,新华社发文《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2023-09-26_180656.jpg

朱雀二号运载火箭是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是世界首款入轨的液氧甲烷液体火箭,研发团队为此历经5年的潜心研制,取得圆满成功。

只能说,当环境恶化时,优秀的员工往往会最先离开,因为他们通常有更好的选择,良禽择木而栖,而原单位往往会损失巨大,毕竟人才难觅。

人民日报说的很对,要赏罚分明,也要对真正付出者予以尊重。


作者:标局刘掌柜
来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5026167/answer/3146565802

最新经典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



没找到任何评论,期待你打破沉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