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里面试宝典(三):CAP三进二和Base定理与中间件

问题导读:
1、关系型数据库遵循的ACID规则是什么?
2、什么是BASE定理?
3、为什么要使用缓存?


上一篇:阿里面试宝典(二):微服务及前后端完全分离与Rest规范

六、CAP三进二和Base定理

关系型数据库遵循ACID规则

事务在英文中是transaction,和现实世界中的交易很类似,它有如下四个特性:

1、A (Atomicity) 原子性 原子性很容易理解,也就是说事务里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做完,要么都不做,事务成功的条件是事务里的所有操作都成功,只要有一个操作失败,整个事务就失败,需要回滚。比如银行转账,从A账户转100元至B账户,分为两个步骤:1)从A账户取100元;2)存入100元至B账户。这两步要么一起完成,要么一起不完成,如果只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失败,钱会莫名其妙少了100元。

2、C (Consistency) 一致性 一致性也比较容易理解,也就是说数据库要一直处于一致的状态,事务的运行不会改变数据库原本的一致性约束。

3、I (Isolation) 独立性 所谓的独立性是指并发的事务之间不会互相影响,如果一个事务要访问的数据正在被另外一个事务修改,只要另外一个事务未提交,它所访问的数据就不受未提交事务的影响。比如现有有个交易是从A账户转100元至B账户,在这个交易还未完成的情况下,如果此时B查询自己的账户,是看不到新增加的100元的

4、D (Durability) 持久性 持久性是指一旦事务提交后,它所做的修改将会永久的保存在数据库上,即使出现宕机也不会丢失。

CAP三进二

在分布式系统中,讲究C:Consistency(强一致性)、A:Availability(可用性)、P: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错性)

CAP的证明基于异步网络,异步网络也是反映了真实网络中情况的模型。真实的网络系统中,节点之间不可能保持同步,即便是时钟也不可能保持同步,所有的节点依靠获得的消息来进行本地计算和通讯。这个概念其实是相当强的,意味着任何超时判断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共同的时间标准。之后我们会扩展CAP的证明到弱一点的异步网络中,这个网络中时钟不完全一致,但是时钟运行的步调是一致的,这种系统是允许节点做超时判断的。

CAP的证明很简单,假设两个节点集{G1, G2},由于网络分片导致G1和G2之间所有的通讯都断开了,如果不满足P,则整个网络不可用,如果在G1中写,在G2中读刚写的数据, G2中返回的值不可能G1中的写值。由于A的要求,G2一定要返回这次读请求,由于P的存在,导致C一定是不可满足的。

CAP理论就是说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最多只能实现上面的两点。 而由于当前的网络硬件肯定会出现延迟丢包等问题,所以

分区容忍性是我们必须需要实现的。

所以我们只能在一致性和可用性之间进行权衡,没有任何分布式系统能同时保证这三点。

C:强一致性 A:高可用性 P:分布式容忍性 CA 传统Oracle数据库AP 大多数网站架构的选择
CP Redis、Mongodb

注意:分布式架构的时候必须做出取舍。 一致性和可用性之间取一个平衡。多余大多数web应用,其实并不需要强一致性。

因此牺牲C换取P,这是目前分布式数据库产品的方向

一致性与可用性的决择

对于web2.0网站来说,关系数据库的很多主要特性却往往无用武之地

数据库事务一致性需求 很多web实时系统并不要求严格的数据库事务,对读一致性的要求很低, 有些场合对写一致性要求并不高。允许实现最终一致性。

数据库的写实时性和读实时性需求  对关系数据库来说,插入一条数据之后立刻查询,是肯定可以读出来这条数据的,但是对于很多web应用来说,并不要求这么高的实时性,比方说发一条消息之 后,过几秒乃至十几秒之后,我的订阅者才看到这条动态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对复杂的SQL查询,特别是多表关联查询的需求  任何大数据量的web系统,都非常忌讳多个大表的关联查询,以及复杂的数据分析类型的报表查询,特别是SNS类型的网站,从需求以及产品设计角 度,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产生。往往更多的只是单表的主键查询,以及单表的简单条件分页查询,SQL的功能被极大的弱化了。

CAP理论的核心是:一个分布式系统不可能同时很好的满足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这三个需求, 最多只能同时较好的满足两个。 因此,根据 CAP 原理将 NoSQL 数据库分成了满足 CA 原则、满足 CP 原则和满足 AP 原则三大类:

  • CA - 单点集群,满足一致性,可用性的系统,通常在可扩展性上不太强大。
  • CP - 满足一致性,分区容忍必的系统,通常性能不是特别高。
  • AP - 满足可用性,分区容忍性的系统,通常可能对一致性要求低一些。

1.png

BASE定理

BASE就是为了解决关系数据库强一致性引起的问题而引起的可用性降低而提出的解决方案。

BASE其实是下面三个术语的缩写:

  • 基本可用(Basically Available)
  • 软状态(Soft state)
  • 最终一致(Eventually consistent)

它的思想是通过让系统放松对某一时刻数据一致性的要求来换取系统整体伸缩性和性能上改观。为什么这么说呢,缘由就在于大型系统往往由于地域分布和极高性能的要求,不可能采用分布式事务来完成这些指标,要想获得这些指标,我们必须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完成,这里BASE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分布式一致性理论paxos、raft、zab算法

演示 Raft http://thesecretlivesofdata.com/raft/

中间件

一、缓存

为什么要使用缓存

(一)性能 如下图所示,我们在碰到需要执行耗时特别久,且结果不频繁变动的SQL,就特别适合将运行结果放入缓存。这样,后面的请求就去缓存中读取,使得请求能够迅速响应。

2.png

题外话:忽然想聊一下这个迅速响应的标准。其实根据交互效果的不同,这个响应时间没有固定标准。不过曾经有人这么告诉我:"在理想状态下,我们的页面跳转需要在瞬间解决,对于页内操作则需要在刹那间解决。另外,超过一弹指的耗时操作要有进度提示,并且可以随时中止或取消,这样才能给用户最好的体验。"

那么瞬间、刹那、一弹指具体是多少时间呢?根据《摩诃僧祗律》记载

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那么,经过周密的计算,一瞬间为0.36 秒,一刹那有 0.018 秒.一弹指长达 7.2 秒。

(二)并发 如下图所示,在大并发的情况下,所有的请求直接访问数据库,数据库会出现连接异常。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redis做一个缓冲操作,让请求先访问到redis,而不是直接访问数据库。

3.png

优秀的缓存系统Redis


Redis是完全开源免费的,用C语言编写的,遵守BSD协议,是一个高性能的(key/value)分布式内存数据库,基于内存运行并支持持久化的NoSQL数据库,是当前最热门的NoSql数据库之一,也被人们称为数据结构服务器

Redis相比同类的其他产品,具有如下优点:

  • Redis支持数据的持久化,可以将内存中的数据保持在磁盘中,重启的时候可以再次加载进行使用
  • Redis不仅仅支持简单的key-value类型的数据,同时还提供list,set,zset,hash等数据结构的存储
  • Redis支持数据的备份,即master-slave模式的数据备份

redis为什么这么快

主要是以下三点

  • 纯内存操作
  • 单线程操作,避免了频繁的上下文切换
  • 采用了非阻塞I/O多路复用机制

题外话:我们现在要仔细的说一说I/O多路复用机制,因为这个说法实在是太通俗了,通俗到一般人都不懂是什么意思。博主打一个比方:小曲在S城开了一家快递店,负责同城快送服务。小曲因为资金限制,雇佣了一批快递员,然后小曲发现资金不够了,只够买一辆车送快递。

经营方式一 客户每送来一份快递,小曲就让一个快递员盯着,然后快递员开车去送快递。慢慢的小曲就发现了这种经营方式存在下述问题

  • 几十个快递员基本上时间都花在了抢车上了,大部分快递员都处在闲置状态,谁抢到了车,谁就能去送快递
  • 随着快递的增多,快递员也越来越多,小曲发现快递店里越来越挤,没办法雇佣新的快递员了
  • 快递员之间的协调很花时间
  
综合上述缺点,小曲痛定思痛,提出了下面的经营方式

经营方式二 小曲只雇佣一个快递员。然后呢,客户送来的快递,小曲按送达地点标注好,然后依次放在一个地方。最后,那个快递员依次的去取快递,一次拿一个,然后开着车去送快递,送好了就回来拿下一个快递。

对比 上述两种经营方式对比,是不是明显觉得第二种,效率更高,更好呢。在上述比喻中:

  • 每个快递员------------------>每个线程
  • 每个快递-------------------->每个socket(I/O流)
  • 快递的送达地点-------------->socket的不同状态
  • 客户送快递请求-------------->来自客户端的请求
  • 小曲的经营方式-------------->服务端运行的代码
  • 一辆车---------------------->CPU的核数

于是我们有如下结论 1、经营方式一就是传统的并发模型,每个I/O流(快递)都有一个新的线程(快递员)管理。 2、经营方式二就是I/O多路复用。只有单个线程(一个快递员),通过跟踪每个I/O流的状态(每个快递的送达地点),来管理多个I/O流。

下面类比到真实的redis线程模型,如图所示

4.png

参照上图,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redis-client在操作的时候,会产生具有不同事件类型的socket。在服务端,有一段I/0多路复用程序,将其置入队列之中。然后,文件事件分派器,依次去队列中取,转发到不同的事件处理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I/O多路复用机制,redis还提供了select、epoll、evport、kqueue等多路复用函数库,大家可以自行去了解。

redis的数据类型,以及每种数据类型的使用场景

(一)String 这个其实没啥好说的,最常规的set/get操作,value可以是String也可以是数字。一般做一些复杂的计数功能的缓存。

(二)hash 这里value存放的是结构化的对象,比较方便的就是操作其中的某个字段。博主在做单点登录的时候,就是用这种数据结构存储用户信息,以cookieId作为key,设置30分钟为缓存过期时间,能很好的模拟出类似session的效果。

(三)list 使用List的数据结构,可以做简单的消息队列的功能。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可以利用lrange命令,做基于redis的分页功能,性能极佳,用户体验好。

(四)set 因为set堆放的是一堆不重复值的集合。所以可以做全局去重的功能。为什么不用JVM自带的Set进行去重?因为我们的系统一般都是集群部署,使用JVM自带的Set,比较麻烦,难道为了一个做一个全局去重,再起一个公共服务,太麻烦了。 另外,就是利用交集、并集、差集等操作,可以计算共同喜好,全部的喜好,自己独有的**喜好等功能**。

(五)sorted set

sorted set多了一个权重参数score,集合中的元素能够按score进行排列。可以做排行榜应用,取TOP N操作。另外,参照另一篇《分布式之延时任务方案解析》,该文指出了sorted set可以用来做延时任务。最后一个应用就是可以做范围查找。

redis的过期策略以及内存淘汰机制

分析:这个问题其实相当重要,到底redis有没用到家,这个问题就可以看出来。比如你redis只能存5G数据,可是你写了10G,那会删5G的数据。怎么删的,这个问题思考过么?还有,你的数据已经设置了过期时间,但是时间到
了,内存占用率还是比较高,有思考过原因么? 回答: redis采用的是定期删除+惰性删除策略。 为什么不用定时删除策略? 定时删除,用一个定时器来负责监视key,过期则自动删除。虽然内存及时释放,但是十分消耗CPU资源。在大并发请求下,CPU要将时间应用在处理请求,而不是删除key,因此没有采用这一策略. 定期删除+惰性删除是如何工作的呢? 定期删除,redis默认每个100ms检查,是否有过期的key,有过期key则删除。需要说明的是,redis不是每个100ms将所有的key检查一次,而是随机抽取进行检查(如果每隔100ms,全部key进行检查,redis岂不是卡
死)。因此,如果只采用定期删除策略,会导致很多key到时间没有删除。 于是,惰性删除派上用场。也就是说在你
获取某个key的时候,redis会检查一下,这个key如果设置了过期时间那么是否过期了?如果过期了此时就会删
除。 采用定期删除+惰性删除就没其他问题了么? 不是的,如果定期删除没删除key。然后你也没即时去请求key,也就是说惰性删除也没生效。这样,redis的内存会越来越高。那么就应该采用内存淘汰机制。 在redis.conf中有一行配置

  1. # maxmemory-policy volatile-lru
复制代码

该配置就是配内存淘汰策略的(什么,你没配过?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1)noeviction: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新写入操作会报错。应该没人用吧。 2)allkeys-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推荐使用,目前项目在用这种。 3)allkeys-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应该也没人用吧,你不删最少使用Key,去随机删。 4)volatile-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这种情况一般是把redis既当缓存,又做持久化存储的时候才用。不推荐 5)volatile-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依然不推荐 6)volatile-ttl: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有更早过期时间的key优先移除。不推荐 ps:如果没有设置 expire 的key, 不满足先决条件
(prerequisites); 那么 volatile-lru, volatile-random 和 volatile-ttl 策略的行为, 和 noeviction(不删除) 基本上一致。

渐进式ReHash

渐进式rehash的原因

整个rehash过程并不是一步完成的,而是分多次、渐进式的完成。如果哈希表中保存着数量巨大的键值对时,若一次进行rehash,很有可能会导致服务器宕机。

渐进式rehash的步骤

  • 为ht[1]分配空间,让字典同时持有ht[0]和ht[1]两个哈希表
  • 维持索引计数器变量rehashidx,并将它的值设置为0,表示rehash开始
  • 每次对字典执行增删改查时,将ht[0]的rehashidx索引上的所有键值对rehash到ht[1],将rehashidx值+1。
  • 当ht[0]的所有键值对都被rehash到ht[1]中,程序将rehashidx的值设置为-1,表示rehash操作完成

注:渐进式rehash的好处在于它采取分为而治的方式,将rehash键值对的计算均摊到每个字典增删改查操作,避免了集中式rehash的庞大计算量。

缓存穿透

概念访问一个不存在的key,缓存不起作用,请求会穿透到DB,流量大时DB会挂掉。

解决方案:

  • 采用布隆过滤器,使用一个足够大的bitmap,用于存储可能访问的key,不存在的key直接被过滤;
  • 访问key未在DB查询到值,也将空值写进缓存,但可以设置较短过期时间。

缓存雪崩

大量的key设置了相同的过期时间,导致在缓存在同一时刻全部失效,造成瞬时DB请求量大、压力骤增,引起雪崩。

解决方案

  • 可以给缓存设置过期时间时加上一个随机值时间,使得每个key的过期时间分布开来,不会集中在同一时刻失效;
  • 采用限流算法,限制流量;
  • 采用分布式锁,加锁访问。







最新经典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



没找到任何评论,期待你打破沉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